19.2 C
Taiwan

曾經專欄:梧棲清潔隊賣廚餘給豬農?一場以「資源回收」之名的利益暗流

  梧棲非洲豬瘟事件傳出梧棲清潔隊私下將廚餘以每公斤0.5至1元出售給豬農的消息。聽起來像是「雙贏」的在地循環經濟,倘若屬實,台中市政府乃至檢調是否該給個答案。

  廚餘由公部門清運,本質是公有資產,不得私自處分。任何轉售行為,理應有正式合約、公告程序與金流入帳紀錄。若僅憑口頭默契、現金交易,那不只是「地方習慣」,而是明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與廉政規範。清潔隊是否登錄這些廚餘的流向?所得是否進入公庫?若一切都靠「信任」運作,那就是體系失守的起點。

  自非洲豬瘟爆發以來,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生廚餘餵豬。一旦廚餘未經合法處理,流入畜牧業,不僅違法,更可能引爆疫情。清潔隊若仍暗中販售,形同讓整個台中市豬農站在防疫破口上揮舞。這不是節省,而是拿全台畜牧業開玩笑。

  這種交易模式往往披著「地方互惠」的外衣。但在行政倫理上,這是典型的以小利換大亂。

今日賣廚餘,明日賣資源回收物、廢鐵、舊機具。當公務資產進入「誰管誰賣」的灰色循環,制度就成了地方共犯結構的犧牲品。

  若市府真要釐清責任,應立刻調查合約是否有與豬農簽署合法處理契約?錢流向何處?是否入帳或私分?誰核可、誰默許、誰得利?沒有這三條線的透明,任何所謂「資源循環」都只是遮羞布。

  台灣的制度常敗在這種「看似無害的小事」。一開始是「幫忙處理一下」,久了就變成「這是我們的潤滑費」。從廚餘桶到公務倫理,只差一層塑膠袋的距離。梧棲清潔隊若真涉入其中,這不只是行政疏失,而是一場對制度誠信的踐踏。台中市府若不查,檢調單位若不辦?民眾自然會問,下一桶廚餘又要流向誰的口袋?(作者資深媒體人)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