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上海報導
上海北外灘的世界會客廳,有一幅超大型的油畫-日出東海,事實上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幅的布面油畫。 作者是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的院長範迪安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劉商英。在大陸頗具聲望藝評家陳海波,形容該鉅作色調迷人,火藍紫粉橙的相交輝映描畫東海之上、晨光初露乍現的場景,充滿期望之美感祈願。
陳海波老師說,要創作一幅如此超大面積作品,其花費之心血可想而知。 畫布是訂製的,創作歷時4個多月才完成。 尤其這件作品屬於印象寫意風格,觀者遠距離的欣賞,大氣磅礴。 而作者創作時卻貼近畫布,無論從作品通幅的結構或色調運用都很需要功夫把控。
陳海波進一步說,有關於日出題材的油畫創作很多,最知名的要屬莫內的日出印象。 油畫自西方而來,經過歷代在全球文化交會的情境中,中國的油畫藝術家不斷將中國文化主題與思想觀念融入其中,使之也成為了中國畫家表達文化情懷的語言之一。 範迪安的這幅日出東海,一方面汲取了西方藝術的精髓,同時更展現他一貫對於「寫意油畫」的探索。 寫意,是中國藝術傳統的重要特徵。 也是中國油畫的一種新的學術現象,體現了中國油畫家新的文化選擇。
氣勢磅礴的作品背後,陳海波形容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歷史偉業的難忘記憶,也是文藝工作者與時代同步伐的生動成果。 範迪安是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從油畫專業的學習、到藝術史的深入鑽研。 從專業授教到如今以更宏觀的角度與職責來推動中國藝術的當代發展,無論是哪一個角度,他都秉持著傳達中國藝術文化之美的初心。 在藝術評論、理論研究方面,他碩果累累,在每次創作中,他全力以赴、醞釀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