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立》邀請名家為新書寫序,似乎是一成不變的傳統 ,但本書特有的驚艷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們都各有成就,自謙泛泛之輩,卻願意攜手為此書寫序。特別謝謝湯朝村兄的伸出援手,鼎力協助,收集寫得窩心的十篇,我把他們對我的推愛分別放入書中,稱之為「學而篇」,真真正正的是有朋自遠方來,著著實實帶給我黃昏之戀,更是極大的支持與鼓勵,他們都是我眼中的<名家>。婉轉細訴,喚起了回憶,也把我寫得太好了,我是惶恐、高興又是何等榮幸!感謝!感恩!
紐約是我的流浪故鄉,台灣才是我情牽的故里。我這個不敢自稱是作曲家的愛歌者,只是堅信,校園民歌是可以被持續進行的文化運動 ,它包容了一個大家來寫歌、來唱歌的精神,如果我們聚合棉力一起來築巢建架,這個民歌的生命是一定可以留傳下去!(2022年6月)
〈前言〉半世紀前,我們還是滿懷夢想的青年,在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的校園裡談理想、唱民歌。那時的周興立,總愛抱著吉他,在黃昏的風裡輕唱自創的歌,一字一句,像晨露般晶亮,也像青春的心跳那樣真切。沒有人料到,那些誕生於課桌與操場之間的旋律,會成為台灣校園民歌的起點,也會伴隨我們一生。
五十年過去,他遠赴美國求學、教書、創業,但對民歌的情懷從未稍減。興立在異鄉開辦「立人學苑」,在音樂與教育之間織出一條溫柔的橋,讓民歌化作遊子心中不滅的鄉音。五十年如一日,他用琴弦記錄歲月,用歌聲安慰無數人的鄉愁與夢。
當他推出第五輯作品集《民歌有戀》,我與十位同學一同執筆寫下心中的敬意與祝福!這不只是為一本書作序,更像一次青春的回望,我們在字裡行間,再次聽見那年蕉園裡的歌聲,聽見風裡青春的呼吸。
民歌有戀,戀的不只是愛情,更是那份對理想、對土地、對生命的深情。願這份情與歌,繼續跨越時光,傳唱在人與人之間,在每個願意傾聽的心裡,靜靜流淌。以下是11位同學所寫的序文。(湯朝村 2025/10/29)
民歌才子 華夏之光 萬紹玲
「周興立」這個不用藝名,竟能在海外闖出一片天的知名人士,竟然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我真是與有榮焉啊!
在那個七零年代的保守時期,就發現班上有位愛唱歌又有著好歌喉的大帥哥,雖然同窗四年,似乎也沒有太多互動的機會,只聽說他後來去美國留學讀書了。在那個民歌正夯的時期,依稀記得他曾創作一首大家耳熟能詳且能朗朗上口的民歌「盼」,且似乎和潘安邦有關,因為和他不是很熟,也沒再「追星」了。
直到拜line之賜,他突然出現在群組中,才知道他一直有和某幾位同學保持連絡,也才陸續聽說他在美國不斷進修,還拿到博士學位,又熱心参與地方事務、接受訪談、著作等身等,將他的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尤其在紐約那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想打出一片天,若沒真才實料,談何容易!
2018年3月6日在台北士林天仁喫茶趣餐廳,舉辦「新春同學會」,很多同學從各地趕來,他也突然來参加,竟然就坐在我旁邊,我們才正式有點互動交談,他充滿熱情,單純浪漫,一副跟我很熟的樣子,感受他真是很有高EQ的親和力。一個人會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
接著就是2020年2月1日,他回台灣在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舉辦「風雅頌歌公益演唱會」,整場一人獨撐大局,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展現出他個人精力的充沛及獨特的魅力,實在很難想像以他的年齡能有這樣的體力及耐力。
他在海外奮鬥多年,不斷創作,努力進取,除了個人才華洋溢、多才多藝的人格特質,更是他愛鄉情懷敦促著他迭創佳績,堪稱華人之光!
興立!我最敬愛的同學!你的努力及付出,是同學們的榜樣!我們永遠以你為榮!為傲!祝福你繼續在你熱愛的音樂領域中發光發熱!
盛宴易散 良曲難逢 湯朝村
就讓我仿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莉葉」中「盛宴易散,良會難逢」的佳句來開場吧!
興立創作的詞曲如朝陽、如清風、如明月、如溪流,總是叮叮噹噹的敲進我心。
第五輯「民歌有戀」更以千古詠頌的愛戀為經緯,交織刻畫古今中外的愛情心事。
邀您細品,這一首首情意真、動心扉、愛無怨的詞曲,絕對是您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歌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真摯創作。
千年文化的傳承,隱沒在興立的詞曲中 蔡春南
1970年始,台灣的高校教育在歷史洪流中穩步推進,千年的中華文化,以一絲一縷的灌輸教育著這一代的年青菁英,我有幸在社會重建的時間點與興立同窗共學。
興立的文學涵養,展現在他創作的民歌詞曲中,也是創當年風氣之先,引領風騷,帶起傳唱素淨激勵人心的歌曲。至今已傳頌五十餘載,歷久不衰。
今,興立又擎起文學大著,竭盡畢生涵養,創著第五輯「民歌有戀」,我等同學深感榮幸,以他為傲。祝願此一新篇章,傳唱全球華人世界,響澈華人內心深處,並永留青史。
民歌先鋒-周興立 江玉釵
記憶中的周興立,他總像一顆活動跳躍的音符🎵,渾身充滿著陽光喜悅的正能量,就是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特質,引領著他創造不平凡的人生,寫下無數膾炙人口、動人心弦的校園民歌,至今仍被傳誦,也是學校學子們的最佳教材!這就是我的同學,民歌創始者先鋒—周興立博士!
才華橫溢的周興立,當年隻身來到紐約求學,他不負雙親所盼,在哥倫比亞名校一口氣拿下了雙碩士和一個教育博士!此後,他將所學所能盡付教育事業中…他在紐約創辦的學校享譽學界,他在哥大開課學生滿堂,至今仍被學子們愛惜留念,可以想像他的教學方式是多麼精彩!
周興立真是名符其實的真博士!他博學多才,學富古今中外,這也助益了他的一切成就!就從他那「周派」對詞句的對隅及壓韻的挑剔,可看出功力;當然不可少的也是他那股不滅的熱情—對民歌的喜愛、執著與使命感,促成了一本又一本的好歌新書!
最令人感動佩服的是,當疫情襲捲全球,人人受困,不知所措的當下,周博士卻砰然寫下一百多首新歌!要讓民歌永留傳!
我的同學周興立,出類拔萃,熱情溫暖,他總是默默的付出,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畢生的奉獻!雖然旅居紐約數十年,仍心繫祖國,愛台灣故鄉,他是個孝子,大家都喜愛敬重的同學,他的一生不留白!
周興立博士最新出版的「民歌有戀」,精選的歌曲首首情真意切,溫暖人心,讓人回味無窮…!匆匆草筆,無以盡述他的好,謹此為序!
民歌有志 民歌有心 鄭村棋
大學同班同學中,我大概是最早聆聽興立的創作,大三丶四他租屋在長春路與南京東路之間的遼寧街路段,我家住遼寧夜市邊,相距不遠。
記得幾次夏夜到他租處一樓,穿個白色無袖背心白短褲,坐在書桌旁拿著吉他彈唱新作的歌,窗外還是稻田一片,蛙嗚蟲叫夏夜清涼伴著歌聲,記得他説那首“小蝌蚪”就是看著田中游動的小生命有感而作。滄海桑田,那疏落的公寓現在都改建像中華航空那樣的高樓集聚。
老實說,他初期那幾首後來在救國團團康很受歡迎的小歌(如“盼“、“我在小河邊“⋯),我聽了不太過癮因與性格不合。但有一次他説又有新歌要讓我聽聽,當吉他一響歌聲迸出,我霎時被震住,“兩個夢“不但弦律動人輕盈如幻,歌詞更交錯換位曲折深刻,不似一般情歌太吐露直白,雙夢交織有悔悟有無奈又帶有期待,道盡情愛的折磨錯位又飽含難言滋味,是我非常喜愛耐聽又入心的好歌。
大四時有一晚,他告訴我試著創作台語歌,歌名我不是一聽就懂,但沒想到曲子那麼典雅內歛又哀怨,與老台語歌一脈相承,且能由女性角度唱出心苦情境,“望看君“的「不知阮孤單心,空守五更到天光」淒絕迴盪,牽動心弦,我當下情有所感,特別請他用卡帶錄下一卷給我,回家後反覆聽唱,也是我隨時可哼唱的阿立佳作之一!







老台語歌一脈相承,且能由女性角度唱出心苦情境,“望看君“的「不知阮孤單心,空守五更到天光」淒絕迴盪,牽動心弦,到去年聽到他為佛光山所作的“浮生若夢 “,生命境界在樂音中自然流露,清透幽遠詞曲合一更非等閒!
幾十年過去,阿立深情不渝,陸續出版了「民歌有情」、「民歌有愛」、「民歌有戀」⋯,這都是緣於他對民歌有志,對民歌有心!
《總編輯的話》本書展示了一個特有的窩心,就是周教授的大學同們,為本書所寫的十一篇序文,這應該是古令中外單本書有多人作序的世界紀錄。從這個 <學而篇-走過花甲之序)多篇好友的心聲,可以看到周教授感性的一面以及他的作品無論是意境、曲風及創作精神,老早就已經是大家的精神糧食,青春的活泉!(楊清惠教授2020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