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內政部宣布115年度租金補貼新制即將上路,其中新增一條「頂樓加蓋未辦理保存登記、或無法取得建物合法證明」除外規定。再度掀起租屋族疑慮,尤其台灣租屋市場多年來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才是讓租屋族與房東都難以安穩的核心,那就是政府看似每年都在調整補貼制度,卻始終避開最根本的改革。
一名租屋族說,不是他們不申請補助,而是被迫不敢申請,因為房東不願意讓他們申請補貼,否則你得捲舖蓋走人。因為房東怕被查稅、怕被追溯所得、怕房屋用途曝光;但實際上問題指向同一件事:政府從未真正掌握完整的出租資料。房東長期以「不登記、不報稅」作為市場主流操作模式,而租金補貼一旦申請,就等同於將隱形房東攤在日光下,許多房東因此寧願拒租,也不願配合。這讓政府推動多年的租金補貼新制,看似美意,卻在現場變成形同虛設。
這名租客表示,法律雖保障租客可檢舉,但檢舉後大多面臨搬家、失去居住權的風險。於是補貼制度在實務上根本無法落地,租客無權、政府無力、房東無所謂。更嚴重的是,政府若強力查稅,房東往往將稅負直接轉嫁給租客,形成惡性循環。
他建議,若政府真的想解決問題,關鍵其實只有兩件事:一是主動掌握資料,二是降低房東誠實申報的成本。以其他國家為例,他們能夠直接取得水電、門牌使用、建物用途、租金行情等資料,透過大數據比對即可判定是否存在出租行為,而不需仰賴人民「自動自發」。只要政府能自行查證出租事實,房東報不報稅就不再是靠運氣。其次,若政府希望房東誠實申報,必須同步提供誘因,比如租金所得稅率分級、報稅抵減、房屋稅差別調整等,那麼才能降低羊毛出在租屋族身上。
反觀目前政策,一邊要求租客申請補貼,一邊又無法保護申請者免於被房東拒租;一邊強調公平正義,一邊又對市場失序視而不見。最後新增的「頂樓加蓋排除補貼」更讓許多原本已受補貼的弱勢族群瞬間被踢出制度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