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C
Taiwan

傳統鹹擂茶變韌性防災糧 中臺科大食科系「防災米能量Max+」勇奪全國第二

 記者葉志雲/台中報導

  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在2025台灣食品科技學會食品創新競賽,再創佳績,碩士班楊豐銓同學及大學部李美樺、陳彥婷同學組成的團隊,在趙士慶、游隆宏及林芷薐三位老師指導下,以作品「防災米能量Max+」勇奪全國第二名。這是中臺科大食科系繼2024年以「桃醉啡趣」獲獎後,再次站上全國舞台展現亮眼實力。

 延續去年的「桃醉啡趣」咖啡果肉桃酥,本屆作品「防災米能量Max+」將視角拉回南投縣國姓鄉在地文化。團隊以客家傳統鹹擂茶為靈感,融合糙米、堅果與鹹香元素,研發成兼具營養與保存力的防災食品。 

 中臺科大食科系指出,獲獎作品「防災米能量Max+」不僅能在緊急時刻提供能量補給,更蘊含「在困境中也要成功」的品牌寓意。品牌名稱「成功」不但連結國姓鄉與鄭成功的歷史意涵,也象徵文化承繼與希望延續。三位學生在研發過程中展現高度默契,從構想、配方調整到成果發表,歷經多次嘗試與修正,最終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楊豐銓同學表示:「我們不只是想做新口味,而是希望它能在最需要的時刻守護大家。」這份溫度與寓意,使作品超越單純食品研發,更成為文化與韌性的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連續獲獎作品皆源自中臺科大執行教育部第四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咖啡智慧革命:國姓咖啡產業創新加值與社區永續計畫」。此計畫深耕南投縣國姓鄉,從鏈結在地咖啡產業到客家文化,將地方元素化為食品創新的能量,讓學生把課堂知識與產業需求、社會責任緊密結合,實踐「以食物守護生活」的教育目標。

 中臺科大食科系主任劉伯康指出,這次的成果特別有意義,學生不僅在食品技術研發上展現實力,更把文化與社會需求轉化為兼具寓意與功能的產品,這正是教育的核心價值-技術專業與人文關懷並重,讓學生能以專業服務社會,並回饋在地。

創新作品「防災米能量Max+」由中臺科大食科系師生團隊研發,勇奪食品產業創新競賽第二名業創新競賽。(圖:中臺科大提供)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