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師四君子催生台灣非遺工藝協會 台中大墩辦首發展

0
141
催生台灣非遺工藝協會的工藝師四君子,左起陳金旺、陳文濱、陳永興、黃吉正。(圖:陳金旺提供)

 記者葉志雲/台中報導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倡議的重要文化保護公約。為回應此一時代使命,四位由台中市文化局授證工藝師,因工藝而相識,因理念同行而共同發起了台灣非遺工藝協會,堪稱當代工藝界的「四君子」。
 正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工藝師首發展」,其中作者黃吉正、陳金旺、陳文濱、陳永興,因興藝於斯,堪稱匠心四傑,呈現他們多年創作的心血與對文化技藝的執著。而四人取其一字正好是「文吉興旺」,寓意「文采吉祥、興藝旺茂」,道出對非遺工藝未來的深切期待。
 台灣非遺工藝協會去年成立於台中市沙鹿區,成員在工藝成就上臥虎藏龍,有文化部授證的工藝之家,其中陳金旺、陳文濱、陳永興及黃吉正則是台中市文化局授證工藝師,他們的作品各具風格。陳金旺以在地大肚山紅土為本,長期耕耘陶藝創作,將陶化為傳統青銅器表現,創作出結合力量與討喜的現代犀牛造型,極具個人辨識度。陳文濱為多方位藝術工作者,融合陶藝、漆器、書法與雕刻於一身。他擅長運用中國古典紋飾與書藝雕刻。
 黃吉正則以「穿透性」為創作核心,探索陶器的內外空間與視覺轉換,打破常規器型的框架,展現一種更寬闊、更自由的創作思維。陳永興擅長漆畫與立體器物設計,作品風格簡約、抽象,講究結構與質感的平衡,將漆藝從傳統器用轉化為當代藝術表現。
 四位工藝師既是同道亦是摯友,對於會務工作彼此扶持,在創作領域上更是相互砥礪,不僅是一群匠人,更是文化精神的守望者。正因如此,他們的聚首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跨越技藝、情誼與信念的時代對話。四位是工藝人,也是好朋友,說「四君子」,其實倒像四塊磚,一塊塊壘起「工藝」這兩個字的精神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