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
談到新化,您想到什麼?詢問AI機器人,它的回答與一般人印象大致相同,新化老街、街役場、楊逵文學紀念館、虎頭埤風景區、中興大學新化林場等,都是著名景點。其實新化還有一條「老師巷」,短短80公尺,竟出了多達22位老師。
現年81歲康耿山是體育老師,民國89年自新化國小退休,任教期間專長躲避球、籃球、踢毽子等項目,也帶過田徑小選手及擔任裁判等。除訓練小選手運動技能外,他更重視小朋友的品格,因好的體育選手,必先培養良好品格。
現退休了,三不五時有朋友來訪,他總會開玩笑說:「來這裡問『康老師』住哪裡,你會找不到人哦!」他說,家族讀書風氣盛,多位家族成員都是「康老師」,一定要連名帶姓才找得到人;有些女性成員沒有當老師,但也嫁給男老師,男老師後來也搬來這裡住。即使不姓康,也有當老師的人,當中不乏主任、校長、教授等。
短短80公尺的小巷,出了22位老師,周遭居民常稱此處是「老師巷」,這條巷子位於新化中山路上,與全國知名的新化老街僅一巷之隔,雖不像新化老街那樣有名,「老師巷」較為低調,但充滿書卷氣。
話說回來,康耿山最讓人津津樂道者,並非他出自「老師巷」,而是他與太太康林春蓮攜手得過許多公益獎項,如:台南市好人好事代表、模範父母、全國「大愛獎」等,奉獻社會及家庭不遺餘力。
夫婦倆有一位心智障礙兒子,常帶兒子參加各式活動。他們說,有些心智障礙兒的家長,因礙於面子,或不喜歡旁人指指點點,或內心的坎過不去,常把心智障礙兒關在家裡。然而,家長必須先走出來,心智障礙兒才能走出來,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出自「老師巷」的康老師,給心智障礙家庭一份最真誠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