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一名楊姓男子爆料指出,其妻曾在台中海線一家教學醫院被診斷罹患子宮內膜癌,醫師建議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確認病灶位置與範圍時,由於健保給付電腦斷層檢查需排隊一個月,但院方放射科表示如果自費一萬元可利用空檔檢查。楊男質疑,這根本不是醫療,而是將病人的焦慮當作交易籌碼,甚至可能涉及詐領健保的雙重收費行為。
楊男表示,當時家人心急如焚,得知太太罹癌後,只想盡快掌握病情。但醫院竟告知電腦斷層排程需一個月,除非自費一萬元可利用中午空擋檢查。他痛批,醫院將等待變成懲罰,再開出一條價格高昂的生路,讓病患誤以為有選擇,實際上是以金錢換取本應人人平等的就醫權利。
楊男質疑,是否存在醫院一邊向病人收自費、一邊再向健保申報之「雙重收費」情形?恐涉及詐領健保款。
楊男沉痛表示,在關鍵時刻,大多病人不會懷疑醫院,只希望趕快確定病情、進行治療,往往只能默默承擔。
醫界認為,醫療資源排序應依據病情急迫性認定。但楊男再度質疑,在現行醫療制度中,金錢似乎早已滲透病患就醫路徑。他直言,醫院本該是守護者,現在卻變成守門員,有錢放行,沒錢等等。健保制度雖有其限制,但其核心精神不該被扭曲成服務分級或財力優先。當插隊不再是特權,而是明碼標價的生意時,我們還能相信醫療體系裡的醫者,是否真的以病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