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英傑 / 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為落實「無人被遺落」的承諾,響應2025年世界安寧日「實現承諾:讓安寧療護普及於每個人」主題,10月31日在奇美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藝術與對話的療癒處方箋」慶祝活動。活動以「健康臺灣.深耕計畫」為主軸,將安寧療護服務從醫院病房延伸至社區、走進家庭,致力讓所有民眾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能獲得有尊嚴、有溫度的全人照護。活動終將透過戲劇、音樂等藝術形式,將原本沉重的生死議題,化為溫暖的日常對話。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以「病人就是我們的家人」為核心,盼安寧服務能持續擴展,使每位病人都能在尊嚴中被陪伴。誠摯邀請社會各界共同響應,讓這份愛的承諾,在臺灣普及實現。
奇美醫院舉例指出,『蓮花老師(化名)是一位熱愛花藝、在生命最後一刻仍不忘教學的花藝老師,無論是蘭花展或花博展,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即使癌症末期,仍堅持每週兩次在社區大學花藝班授課,把珍貴的體力留給學生。
奇美醫院安寧居家團隊回憶,蓮花老師常說:「有陽光、有鮮花,是小日子裡的小確幸。把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花在野,溫柔又熱烈,用最美的心情過好每一天。」蓮花老師的故事讓奇美醫院安寧居家團隊萌生舉辦花藝展的念頭,希望藉作品與她的生命故事傳達「即使身處末期,仍能活得精彩」。雖然老師最終在策展前離開人世,卻留下了最動人的生命教材。』
奇美醫院緩和醫學科主任張彤指出,奇美醫院自1997年推動安寧服務,並於2008年設立奇恩安寧病房,累積近三十年經驗,已逐步將安寧服務拓展至居家與社區,致力讓「安寧不只在醫院,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為實現「打造普及的安寧療護」目標,奇美醫院特別推動三項溫暖行動:第一、「資源走入社區,強化在地支持」,以「零距離」方式將資源送到最需要的社區角落,確保偏鄉或獨居者也能獲得優質的安寧照護。第二、「藝術化解焦慮,讓善終成為日常」,透過引入藝術輔助療法,提供安寧病房病人和家屬情緒表達的出口,降低對死亡的焦慮,讓討論善終話題成為日常。第三、「支持自主選擇,落實病人權利」,積極推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服務,讓民眾在放心、安全且被支持的狀態下,勇敢表達自己未來的醫療選擇,落實《病人自主權利法》。
張彤說明,奇美醫院世界安寧日活動以「藝術與對話的療癒處方箋」為主題,內容結合戲劇、音樂與義賣,讓民眾以藝術方式親近安寧理念。活動中也邀請安寧基金的捐款人親臨現場,感謝他們長期以來對安寧療護的支持。隨後由水面劇團導演張嘉容帶來「戲劇療癒—探索那些關於善終、生死與愛的故事」專家講座,透過敘事與表演藝術,引導民眾用更開放、正向的態度面對生命的終點。接續則由音樂人吳易叡與樂手團隊帶來「紩Thīnn-唱給每一顆需要縫補的心」生命音樂饗宴,透過生命故事與情感融入音樂創作,為在疾病與哀傷中需要修補的心靈帶來慰藉與力量。此外,活動全程設有愛心義賣活動,所得將全數挹注安寧療護基金,用於提升輔助治療和靈性照顧,讓這份愛心循環綻放,化為對更多末期病人的實質支持。
張彤強調,「善終」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後的功課,而安寧療護不僅是醫療,更是對人性尊嚴的承諾。未來,奇美醫院將持續深化安寧療護的廣度與深度,從醫院病房到社區居家,從身體疼痛到心靈需求,確保每一位國人都能在最需要時,獲得有尊嚴、有溫度的全人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