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C
Taiwan

曾經專欄:梧棲非洲豬瘟事件!㕑餘煮沸規範?誰才是豬?

台中梧棲豬場爆出非洲豬瘟案例後,政府高層立刻信誓旦旦:防疫無虞,一切依法辦理。然而,根據環境部環管署的規定,養豬場若以廚餘為飼料,必須「蒸煮中心溫度達攝氏九十度以上、持續一小時」,並「拍照佐證、每日上傳系統」。

  日前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說,全球許多國家仍使用廚餘養豬,只要「蒸煮一小時、中心溫度 90 °C以上,就可以安全餵食」。乍聽之下,這個理論很完美,跟國際規範接軌,聽得人心安。然而,誰會每天確認每一鍋廚餘都煮到那個溫度?誰又有精力、設備和紀錄做到完全合格?現場操作,基本上就是「煮一煮、餵一餵」,還不一定有溫度計在旁邊。

  換句話說,那些天天坐在冷氣房裡看國際規範、算數字的官員,說得冠冕堂皇,但與田間現實脫節。豬或許真的乖乖吃著煮過的廚餘,但那些把理論當防疫的官員,才是真正的「豬」?不懂現場,不知情況,卻有權決定政策。

  如果防疫不下到田間,紙上談兵再多,也只是白做。豬吃的是廚餘,我們被餵的是「理論安全」。那麼,誰才是豬?不用說,你我心裡都清楚。

  聽起來制度嚴謹,規範完美。只是,那鍋廚餘真的被煮了一小時嗎?政策的防線不是設在豬舍,而是設在雲端。病毒要殺死靠高溫,官員要防疫靠上傳。於是整個台灣進入了一個奇特的紀元:防疫不靠鍋裡的火,而靠照片的像素。

  根據彭啓明的指摘,地方政府今年僅在五月與七月各查核一次。一年兩次的抽查,卻要保證三百六十五天的防疫安全,這樣的制度,根本就是「只出一張嘴」。

  豬吃的是廚餘,人吃的是假象。當官員用照片防疫、用報表滅毒,他們或許忘了,病毒不看文件,也不上傳系統。所以,誰才是豬?豬只是吃飯的豬;而那群量不出台灣現實溫度的決策者,才是被餵飽幻覺的那一群。(作者資深媒體人)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