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英傑 / 台南報導
臺南市東山區65歲以上長者占比已達28.08%,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失智風險增加,嶺南里透過加入失智友善組織,與里辦公處及商家一同打造守望系統。里長提到,面對社區失智長者常常走失或其他照顧問題,社區鄰里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化身為「厝邊天使」,一同守護這些熟悉又珍貴的「老寶貝」。
嶺南里的里長陳慶銘在東山區高齡友善社區推動委員會中說:「以前真的很怕,有長輩走出門後一整天找不到,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後來我們學會了一起守護。」
在今年5月8日召開的高齡友善社區推動會議中,嶺南里長陳慶銘分享了推動失智友善的具體行動。他提到,里辦公處與幾間社區商家在去年加入失智友善組織後,大家不只學到什麼是失智症,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麼照顧身邊這些需要幫助的長者。
陳慶銘說,「我們社區目前有5位失智長者,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常常一個人出門後就迷路。我們便建立共識:一旦看到熟面孔走得太遠,就有人主動關心,一問不對勁,馬上有人陪回家。」里長說,這樣的模式,不靠高科技、不靠標語,而是靠厝邊彼此的信任與守望。
「我們不是醫師、不是護理師,但我們是他們的鄰居、是從小看到大的朋友,這份牽掛讓我們願意多看一眼、多走一步。」這樣的話語,也道出偏鄉守護力量的真諦。
專家委員在會中也表示,東山的案例展現出高度的社區互助精神,是「偏鄉智慧」的真實展現,值得他區借鏡。每個社區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式,只要真心關懷,用在地的方法建立支持網絡,就能讓長者安心出門、家屬不再孤單承擔。
在東山,長輩不只是家庭的一份子,更是整個社區共同的老寶貝。透過一群默默守護的鄰里天使,一步一腳印地實踐失智友善,讓「記得與被記得」不只是口號,而是日常的溫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