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C
Taiwan

【蘇麗春專欄】出版遊記因緣

前言:

 旅行,不僅是腳步的延伸,更是心靈的回望。當我第一次踏上四國遍路,並未預想這條古道會與生命交織成如此深刻的緣分。回首三度行走、一路書寫,才懂得「行走」本身,已是修行與覺察的開始。

 三次區打遍路完成四國88靈場徒步之旅,隨手寫下的流水遊記付梓(感謝小友葉怡君的大力協助,編輯和設計,本書才得以在2023.10月出版)。

 走在遍路道上,總不期然想起父母,尤其父親與日本淵源甚深,若我有幸早知遍路父女能一起同行,肯定難忘 ; 好友怡君重病期待神遊遍路;等等,這或許是我想將此書付印的因緣。

 記下遍路行旅留與親朋、兒孫、晚輩們參考,或許那天想起他們也有可能背起行囊,獨自或邀約同好享受在四國遍路的一段美好人生。

 旅行的方式多種,徒步是我後來發現最踏實的一種,走在路上看見其他遍路者迎面而來,或貼心居民們提供無所求的接待,覺察那老老靈魂的一期一會,我們點頭互道珍重,然後又是天涯過客,只因曾都是這裡一員,所以相待如故人。

 那個季節適合遍路呢 ? 一位日本朋友選擇每年的四月一日從家裡出發。我想春有百花雨常綿綿、秋有月明楓正當紅、夏天雖炎熱有涼風、冬寒蕭瑟但能賞雪,心準備好了,儲蓄些許旅費(投住民宿很頂級,若野宿善根宿青旅等則花費不多),安排好時間,隨時都是遍路好時節 。

 遍路很單純的就是沿著古道或新路的各式指引走往寺院,進入禮敬,然後再繼續前行。

 我出生於宗教氣息濃厚的雲林縣北港鎮,小學時的教師節由校長帶隊走入朝天宮祭拜五文昌夫子,媽祖誕辰的繞境則大街小巷鞭炮聲響徹雲霄,自幼每一位大人們總教我合掌,祈求神明賜福與保佑。

 走上遍路的人百百種,各有不同的理由,其中之一是聽說在遍路道上祈願或除厄,或消罪都很靈驗,我三次遍路沒有祈求什麼的念頭,後來拜讀藤原新野的「雙手合十一無所求」一書,心有所感,我想回到追求利益的祈求之前,純然無念的與大師同行,與有緣眾生和與諸佛菩薩相遇。

 不去觀光景點旅遊,不好奇何處尚未釆風,不在家裡舒服吹冷氣;選擇多次走上遍路是為什麼呢?

 2016/11/24 秋遍路的第8天,我重回第五番地藏寺,仍在寺前經過供奉500尊等身羅漢的番外靈場奧院內殿,也再看到「百藥中最好的就是遍路」的碑石。

 的確,如酒井阿闍梨在”一日一生”書中說 :「人們需要重新回到出發點,找回原本應有的姿態,那就需要行走,如果覺得有些東西已經或正在失去,那就試著行走吧!一點一滴慢慢來就好。只要行走,必有收穫」。

 只有願意走,才知道可以走多遠,能在遍路道上走路,是我最好的狀態,我在行走遍路中,嘗到了能進化自己的藥,讓心情淡泊,讓走路單純,讓禮敬一切成為修行日常。

 我告訴自己,即使不在遍路道上,也每天遍路。

 謝謝小歐的遍路書,開啟出發契機,後來又送我9個故事一書,讀之再三,我打從心裏感謝。

 身緣在路,那是我的靈魂家族從正土(草原)捎來的提醒,不要忘記回家。

後語:

 寫下遍路,不為完成,而是留下一段與自己、與父母、與大師同行的心路。願這本遊記,能啟發讀者在生命某刻,也放慢腳步、聽聽風的聲音,或許那正是靈魂邀你回家的訊號。

<四國遍路慢行>一書付梓要感謝小友葉怡君的大力協助,編輯和設計。(蘇麗春提供)
阿孫同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向內在。(蘇麗春提供)
四國遍路靈場全景。(蘇麗春提供)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