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隨著社會快速高齡化,臺灣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持續上升。據衛福部資料統計,2024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約35萬人,其中阿茲海默症佔七成以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天完成院內首例「欣智樂」施打,象徵阿茲海默症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新時代,為病人與家屬帶來延緩病程的新希望。
病人陳女士80幾,過去幾年記憶力逐漸衰退,甚至出現幻覺與幻聽,常懷疑家人偷拿物品。經中醫大附醫院失智醫療中心團隊評估檢查後,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符合新藥治療條件,接受首劑欣智樂施打。
中醫大附醫失智醫療中心副主任盧韻如醫師表示,對病人而言,延緩的不只是病程,而是能多留住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刻。傳統阿茲海默症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或 NMDA 受體拮抗劑,主要針對症狀改善,但無法阻止病程惡化;而「欣智樂」屬於新一代β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最大突破在於能針對病理根源—β類澱粉蛋白沉積進行作用,可清除腦內已存在的不可溶性斑塊,並減少新斑塊形成,從根本延緩神經退化。
治療阿茲海默症目前有兩款新藥劑為欣智樂及樂意保。
欣智樂:美國禮來藥廠研發,每月靜脈注射1次,療效:約66%患者在1年後可完全清除腦中B澱粉樣蛋白,其餘患者約需1.5年。完全清除後,可暫停施打,但需定期追蹤。可降低約50%進展到中度失智的風險,或延緩病程約4〜5年。特點,患者在達到一定的澱粉樣蛋白清除目標後可停藥。
樂意保:日本衛采與美國百健共同研發,每兩週靜脈注射1次。完整療程約18個月後,可改為每月注射1次。療效,類澱粉蛋白累積較低的早期患者,認知與功能退化速度可減緩至51%,約可延緩3年進入中重度失智的時間。特點,研究設計未提供澱粉樣蛋白清除後的明確停藥標準,患者可以選擇持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