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罷免結束,結果是藍委「七戰七勝」,民進黨全軍覆沒。賴清德總統再次被重重一擊,這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挫敗,更是政策上的重傷。
民進黨號稱傾全黨之力投入,卻依舊無法突破選區根深蒂固的藍白結構。票數比大致維持在「同意:不同意 = 1:2」的比例,顯示這不只是動員不足,而是選民認同的斷層。
失敗的三大警訊。1. 動員力不振:罷免之戰雖高舉大旗,但基層熱度不足,草根能量未被點燃。 2. 議題無法聚焦:無論是司法爭議、能源政策,還是柯文哲延押,都未能轉化為選民清晰的罷免理由。3. 結構鐵票難破:藍白合在地盤上的基本盤依舊鞏固,民進黨則陷入「打一場知道會輸的仗」的窘境。
外部壓力雪上加霜。柯文哲案的延押,激化了對「御用司法」的質疑;美國對台商品關稅的調整,加上「美國入股台積電」的傳言,更進一步削弱了賴清德政府的公信力與民心基礎。
民進黨何時大徹大悟?如果還把責任推給環境或假消息,而不是深刻檢討內部動員、議題設定與形象危機,那麼「叫不醒的民進黨」,恐怕還會繼續在同樣的戰場上一次次受挫。
823罷免不是一次單純的選舉結果,而是一張選民投下的警告卡。民進黨若不醒悟,選票會繼續教訓。(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