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奔馳台南街頭 邱麗夙用同理心搭起橋梁

0
420
台南市聲暉協進會祕書邱麗夙。(魚氏影像 洪家和攝)

記者李佑新 / 台南報導

  台南市聲暉協進會祕書邱麗夙,走入社福界已有26年。身為身障者的她,長年投入服務聽障族群,協助他們在教育、就業與生活中獲得支持,被視為聽障朋友的「萬應公」。

  邱麗夙原本在企業擔任會計,因朋友牽線進入聽障組織,從會計工作開始,逐步接觸到行政、總務、講師及志工等業務。她形容自己角色多元,有時是秘書,有時是總務或會計,甚至還要協助聽障青年處理感情問題。

  聲暉協進會成立初期,服務內容以口語教學為主。隨著人工電子耳手術普及,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學習口語,但台南缺乏相關課程,只能長途往返北部。協會成立後,讓家長免去奔波之苦,並因應需求納入手語教學,逐步擴展成為全方位服務平台,提供手語課程、福利與法規諮詢,並舉辦演講及座談,讓聽障者交流經驗。

  邱麗夙本身罹患「脊髓肌肉萎縮症」(SMA),30多歲開始行動不便,39歲後需依靠輪椅代步。她坦言,曾經為是否坐上輪椅掙扎一年,後來在一位樂觀的漸凍人朋友鼓勵下,逐漸接受並勇敢面對。如今,她能自在駕駛輪椅出席活動,也能站上台為身障者發聲。

  年初接受《角落的光》作者楊逸宏訪問時語重心長,強調「同理心」是服務最核心的價值。「同理心不僅適用於身障者,也適用於日常人際互動。每個人背景不同,想法自然不同,如果能設身處地思考,就能減少誤會。」

  多年來,她陪伴上百位聽障孩子成長,許多從幼兒園一路到就業都在她的守護下。聽障青年常向她傾訴感情煩惱,她建議他們:一要有良好溝通,二要學會包容缺點。她提醒,戀愛不能只看優點,包容彼此的差異才是長久之道。

  邱麗夙平日靠著搭公車及電動輪椅穿梭在台南各地。面對司機的服務,她總是把「請、謝謝、麻煩你」掛在嘴邊,司機也總是會微笑或點頭回應,彼此都得到尊重。駕著紅色超跑「電動輪椅」時,更關注路面的平整、騎樓空間、人行道的設計等,隨時關注並通報有關單位,她也獲邀加入台南市工務局無障礙設施勘檢委員,以自身行動,為台南「行」的安全盡一份心力。

  她說,自己雖然行動受限,但心靈卻自由無比。紅色電動輪椅在城市裡奔馳的不只是身影,更是一份為身障者爭取權益、推動無障礙社會的堅持。

同理心及微笑是邱麗夙的信念。(魚氏影像 洪家和攝)

邱麗夙隨時留意路況並提供給相關單位,為台南市無障礙環境努力。(邱麗夙提供)

圍牆倒塌影響行的安全。(邱麗夙提供)

常見人行道被汽機車停放,影響行的安全。(邱麗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