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文茶器閃耀國際舞台 詩人藝術家吳德亮是重要推手

0
219
詩人藝術家吳德亮當屬兩岸茶與陶的重要推手第一人。

 記者陳金旺/綜合報導
 談到兩岸茶與陶的重要推手,詩人藝術家吳德亮當屬第一人。他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分,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藝文界普遍敬稱他是「阿亮大師」。
 多年來,吳德亮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兩岸及東亞等地,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為了寫茶,吳德亮數度前往雲南當地尋訪普洱茶;深入山區,跟著茶農一起生活,看他們如何做茶,最後才慢慢成書。至今13本茶文化著作在兩岸多為暢銷大書。
 除了茶葉達人封號,他也為台灣茶器市埸注入新的生命力。於幾年前出版的《台灣茶器》、《台灣人文茶器》,甚至為北京編撰台灣作家單元而出版的《中華茶器具通鑑》大型套書,不但暢銷,對茶器作家更是一大鼓舞
 吳德亮說,比起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的宜興紫砂,臺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文人的參與、藝術家的積極投入,很快就能跳脫單純的實用功能,提升至藝術創作與文人壺的境界。臺灣茶器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多元媒材的注入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閃耀兩岸三地與國際舞臺。
 例如台灣岩礦壺,二十多年來名家輩出,包括鄧丁壽、古川子、游正民、三古默農、廖明亮、葉樺洋、江世為、林育賢等,以本土數十種天然岩礦結合陶土調配,燒成土胎質地堅硬,壺胎呈現光芒質感。柴燒名家吳金維堅持不用金釉、白金釉、金箔或任何塗料,純粹以「一土、二火、三窯」的嫻熟技法與異於常人的創作心境,在屢敗屢戰的千百回柴燒烈火質變中,成就了兼具黃金光澤與多種色彩自然互補的炫燦。
 同樣柴燒,陳金旺的「藍瀑天目」,除了不上釉燒出上下分別有金口與金足劃上完美驚嘆號、顯得貴氣十足的天目盞,更有如浩瀚星際中曼妙共舞的飛天女神的「藍瀑星空壺」。還有以金釉加飾於壺把,再以金毛獅王為壺鈕,甚或陽刻經文於壺身,使原本的陶壺呈現貴重金屬奢華感的劉世平,再再都令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