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走的不是激情吶喊、撕裂對手的路線,而是「老派拜票」。拜訪黨內當紅台中市長盧秀燕,話說重溫舊交,但看在其他支持者眼裡,郝是在蹭熱度,端出人情牌。看似輕鬆吃小吃,卻暗藏濃厚的政治訊號。
盧秀燕笑稱,郝的兩個「第一次」都獻給她:第一次受訪、第一次吃播。對一般觀眾而言,這不過是趣味插曲;但在黨主席選戰的敏感時刻,這場吃播卻容易被視為政治表態。
盧秀燕刻意不參選本屆黨主席,外界普遍解讀為「大格局」。她將主軸放在2028總統大位,避免與黨內同志短兵相接,也免去「為了選總統搶主席」的批評。這份保留,既是戰略,也是籌碼,等著未來黨主席在最關鍵時刻,拱她出馬。
然而,如今卻與郝龍斌高調同框,就讓人浮想聯翩。若郝當選主席,他會不會成為盧2028的提名推手?這是否意味兩人早已在米糕桌上完成某種默契?民主政治應該是公開競爭,一旦被解讀為私相授受,反而傷害黨的形象。主席本應是公平的仲裁者,不該成為吃米糕時的指定提名人。
更敏感的是,這次黨主席選舉共有六位候選人。盧以地主之誼招待郝,看似合情合理,但其他候選人陣營難免感到不平。支持者往往比候選人更敏感,一旦出現偏袒的影子,就可能激化黨內矛盾。對郝來說,這場米糕秀是加分;但對盧而言,若處理不慎,可能成為2028路上的隱憂。
若盧真要展現高度,其實有更好的化解之道,不妨邀請所有候選人輪番來台中吃小吃,把「美食外交」平台化。如此一來,不僅能彰顯大氣度,也能避免被視為厚此薄彼。
米糕入口即化,但政治米糕卻難以下嚥。友情的見證若被賦予分贓、指定的味道,選民只會覺得噎住。國民黨若真想重返執政,必須營造公平競爭與團結氛圍,而不是讓一場吃播演變成默契分配。
一碗米糕可以展現溫情,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消化為選民的信任。若處理得宜,是美食外交的佳話;若處理失當,恐怕就成為2028之前最難消化的一碗政治米糕。(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