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向北 / 綜合報導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2日質詢中,立法委員陳亭妃針對韌性特別預算如何協助受關稅衝擊的產業提出質詢,要求經濟部盤點各產業主要競爭對手稅率,並進一步提供政府信用保證及金融貸款支持,真正補足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陳亭妃指出,韌性特別預算編列460億元支持產業轉型與穩定,但許多企業擔心「看得到、吃不到」。她強調,現階段最關鍵的是幫企業補上關稅落差,讓台灣在面對國際市場時有同等競爭條件。
她舉例,工具機產業的台灣關稅約20%,而競爭對手德國、日本、韓國僅15%;重機與重電產業對手為歐盟,其稅率同樣比台灣低5%。陳亭妃表示:「這3%至5%的落差,就可能讓我們在訂單報價上失去優勢。」她強調,政府應盤整各產業的實際關稅差距,利用韌性特別預算設計具體的協助機制,「不是直接補貼關稅落差,而是用升級、融資、信保等方式補足競爭力缺口。」
對此,經濟部長龔明鑫回應,目前已設立北、中、南、東四個輔導團,主動了解企業需求,並結合信保機制協助融資,提供利息補貼、汰舊換新及參展補助等方案。他指出,目前已有超過1,200家企業提出申請,將持續改善補助項目,確保資源能真正發揮效益。
陳亭妃提醒,銀行放貸往往要求企業提供訂單證明,但許多企業正因關稅劣勢而無法取得訂單,「這時候才最需要政府的支持與擔保」。她強調,政府應主動建立信保機制,讓企業有信心、有競爭力去搶訂單。「我們的廠商就能大聲說:我們不怕搶輸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