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英傑 / 台南報導
為提升無人機在水域搜救任務中辨識溺者的精準度與效率,臺南市政府消防局於四鯤鯓古運河水域展開AI辨識模組資料拍攝作業。此作業動員多名飛手,透過實地扮演溺者,模擬多種情境,並同步利用多台無人機,從不同角度與高度建置大量影像資料庫,以訓練局內無人機的AI辨識模組,旨在大幅提升無人機在第一時間搜尋溺水者的成效,為搜溺任務爭取寶貴時間。
為符合實際情境,透過各式顏色衣物及多種肢體姿態,在不同的水域環境中模擬溺者,並出動多台無人機,從正射、斜角等不同鏡頭角度與空域高度,捕捉各種光影、水波及人體姿態下的影像特徵,盡可能讓AI模型學習到最全面的「溺者影像」。透過影像資料庫訓練AI模組,讓無人機未來在執行搜救任務時,能更迅速、準確地在空拍畫面中標定溺水者,即時回傳給地面搜救人員。
市長黃偉哲表示,市府持續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導入AI科技防救災是必然趨勢。未來將持續蒐集更多不同水域環境的影像數據,不斷精進AI模組的辨識能力,朝智慧救災的目標邁進,讓每一位市民的生命安全都能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消防局長李明峯表示,無人機在災害現場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尤其是在廣闊且難以接近的水域。過去我們仰賴空拍影像的人工判讀,耗時且易受環境干擾,此次透過大規模、多元化的實地影像採集,為我們的AI辨識模組提供了最真實的訓練素材。也特別感謝同均動能股份有公司和群運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協助臺南市政府消防局此次水域拍攝作業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