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C
Taiwan

慶祝嘉義建城320+1周年 2025全國交趾陶工藝獎得獎作品 展現城市的記憶

 記者湯新嘉/嘉義報導

  適逢嘉義建城321周年,嘉義市政府舉行「2025全國交趾陶工藝獎」盛大頒獎典禮,以嘉義城市意象與在地文化元素為主題,吸引全國參賽者熱烈響應,共計徵得265件作品。經評審後,最終選出國小組31件、國中組26件、高中組18件及社會組16件,共91件得獎作品。精彩作品即日起至11月9日在博物館內展出,

為「交趾陶藝術節」揭開序幕。市長黃敏惠表示,交趾陶是嘉義的驕傲與光榮,透過藝術力量傳承文化,記錄時代的風俗與民情,留下屬於這個世代的文化印記,展現嘉義的人文底蘊與永續精神。

  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文化局對於交趾陶工藝的競賽推廣,從早期的葉王獎到現在的全國交趾陶工藝獎,20多年來隨著不同時代演變,競賽形式與內容或許會有所調整變化,但不變的是整個城市對於這項工藝精神的追求與堅持。就像現在正在嘉義市立博物館特展廳展出的《大工藝嘉─嘉義市工藝展》,透過展覽呈現匠人精神如何塑造地方文化。從教育到推廣,嘉義市持續投入資源,推動工藝走進日常、走進年輕世代,讓這些技藝不只是被保存,更是成為文化創新的重要養分,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大工藝嘉出現。

  榮獲國小組金獎的大同國小林芷瑜小朋友開心分享,這次的作品《一起幸福巴+1》靈感來自於嘉義市的電動公車,環保又節能,希望結合公車與喜愛的小動物展現幸福氛圍。林芷瑜表示,作品中有包括諸羅樹蛙、台灣獼猴與北門驛周邊的可愛小動物,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將動物做得精細,因為作品放太久會壞掉就需要重做,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小心仔細完成。

  文化局補充說明,從認識交趾陶的歷史、工藝特性、文化價值出發,邀請在地交趾陶藝師進入校園,帶領學生進行「捏塑」、「修飾」、「上釉」等手作體驗,最後結合競賽或展出平台,培養學生對在地工藝文化的認同感。這是需要長期的耕耘,更需要時間的醞釀,文化局透過每年的全國交趾陶工藝競賽,鼓勵持續努力與新加入的創作者共同參與,構築出一座具獨嘉特色的工藝之城。

  本屆展出的91件得獎作品,以各種具嘉義特色元素的主題,例如電動公車、火雞肉飯、KANO棒球、諸羅樹蛙、射日塔、沙鍋魚頭、沉睡森林、阿里山小火車及管樂等進行創作,創作者年齡橫跨學生(校園組)到一般社會大眾(社會組),從這些得獎作品,我們看到交趾陶不僅是工藝的展示,更是大家對於這座城市的共同記憶。

2025全國交趾陶工藝獎頒獎,得獎作品,展現城市的記憶。(嘉義市政府提供)
大同國小林芷瑜小朋友榮獲國小組金獎,作品豐富。(嘉義市政府提供)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