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C
Taiwan

【老湯專欄】那年蕉園裡的歌聲,五十年後依然清亮 從中興校園到美國異鄉,他以民歌為橋,唱出五十年的思念與夢(一)

 《周興立》邀請名家為新書寫序,似乎是一成不變的傳統 ,但本書特有的驚艷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們都各有成就,自謙泛泛之輩,卻願意攜手為此書寫序。特別謝謝湯朝村兄的伸出援手,鼎力協助,收集寫得窩心的十篇,我把他們對我的推愛分別放入書中,稱之為「學而篇」,真真正正的是有朋自遠方來,著著實實帶給我黃昏之戀,更是極大的支持與鼓勵,他們都是我眼中的<名家>。婉轉細訴,喚起了回憶,也把我寫得太好了,我是惶恐、高興又是何等榮幸!感謝!感恩!

  紐約是我的流浪故郷,台灣才是我情牽的故里。我這個不敢自稱是作曲家的愛歌者,只是堅信,校園民歌是可以被持續進行的文化運動 ,它包容了一個大家來寫歌、來唱歌的精神,如果我們聚合棉力一起來築巢建架,這個民歌的生命是一定可以留傳下去!(2022年6月)

〈前言〉半世紀前,我們還是滿懷夢想的青年,在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的校園裡談理想、唱民歌。那時的周興立,總愛抱著吉他,在黃昏的風裡輕唱自創的歌,一字一句,像晨露般晶亮,也像青春的心跳那樣真切。沒有人料到,那些誕生於課桌與操場之間的旋律,會成為台灣校園民歌的起點,也會伴隨我們一生。

  五十年過去,興立遠赴美國求學、教書、創業,但對民歌的情懷從未稍減。興立在異鄉開辦「立人學苑」,在音樂與教育之間織出一條溫柔的橋,讓民歌化作遊子心中不滅的鄉音。五十年如一日,他用琴弦記錄歲月,用歌聲安慰無數人的鄉愁與夢。

  當他推出第五輯作品集《民歌有戀》,我與十位同學一同執筆寫下心中的敬意與祝福!這不只是為一本書作序,更像一次青春的回望,我們在字裡行間,再次聽見那年蕉園裡的歌聲,聽見風裡青春的呼吸。

  民歌有戀,戀的不只是愛情,更是那份對理想、對土地、對生命的深情。願這份情與歌,繼續跨越時光,傳唱在人與人之間,在每個願意傾聽的心裡,靜靜流淌。以下是11位同學所寫的序文。(湯朝村 2025/10/29)

蕉園裡,蕉葉唱,興立歌聲遠山揚 呂明祚

  1974 年,興大畢業旅行,來到高雄旗山,香蕉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家父興奮的備著宴,鄉下俗稱的「辦桌」,歡迎同學們的光臨,更驕傲的是,他兒子即將從國立大學畢業,在那個年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呢。興立,也隨性的在蕉園裡清唱起來,大家才驚豔他的歌聲,如此渾厚與磁吸,彷彿一場小型的露天音樂會,相較2003年開始,雲門舞集在台東池上秋收後的稲田裡表演,興立可謂原創,開立先河呢!

  畢業之後,各自一方,興立遠赴美國,追尋他的夢想,先後出版了「民歌有愛」、「民歌有情」、「民歌有韻」等的作品集,真可說為了民歌的延續,衣帶漸寬終不悔。2020年,興立回台舉辦民歌公益演唱會。相隔45年同學,齊聚一堂,舞台上,興立活力滿滿的全場跑跳唱,盼,陽光小雨,外婆的澎湖灣, 一首接一首,無一不勾起大夥那濃濃的回憶與些許淡淡鄉愁。

  值興立民歌系列第五輯–「民歌有戀」即將出版,不老頑童以一首詩與老友共享歡樂時光。

*畢旅響,心飛揚,青春無處不翱翔

*蕉園裡,蕉葉唱,興立歌聲遠山揚

*時光逝,幾時想,青絲已然不回房

*民歌戀,民歌唱,樂音何時不徜徉。

  一生追求愛與美的興立,字裡行間流淌著時間長河洗鍊後的從容與淡定,簡單自信,觸動我心深處。蝶依舊戀著花,風也依舊戀著雲。也借蘇東波的詩,與君共勉之。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Hsing-lih Chou We all love you more and more。

春風化雨,弦歌不輟 段世傑

  大學時的興立,像傳說中見首不見尾的神龍,總是跳躍著來去匆匆。

  畢業多年後才知道,原來在課餘之暇,他在校外忙著創作民歌、散播音符,從事各種社區志願服務工作。而他創作的小曲,帶動後來盛極一時校園民歌,竟是早期校園民歌的先行者。

  由於當年沒有著作權法,許多年輕圈圈傳唱一時的民歌,並未留下他的大名;之後負笈美國,離開了他一直心繫的台灣。

  半個世紀了,遠在紐約的周博士,除了在大學傳道、授業、解惑,在華人社區擔任僑領,在自己的事業投入心力外,仍心懸民歌,致力於傳播、創作優美的歌詞與悅耳的音符。讓我們洗耳恭聽他的新作吧!

同窗誼 才洋溢 民歌永傳唱 翁毓秀

  那首「登山」走走走我們手拉手,走走走我們情長久,都是好朋友。使我憶起五十年前的溪阿縱走畢旅,同學們精疲力盡的完成壯舉。如今五十年後我們將在你的詞曲創作天分陪伴下,繼續我們人生的旅途。

  阿立! 藉著你的「民歌有戀」出版又激起多年來同學間的愛,那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雖然浮生若夢,但當你的「春風來臨時」的歌聲及紛紛飄盪的音符又讓同學們保有當年在合江街四年相處的甜美回憶。

  同為台中人的我,每當返家火車票一票難求時,我只須跟你說我也要回家,你就會很貼心的幫我弄到一張車票。我更沒想到我最喜歡的早期民歌之一「盼」是出自你的詞曲創作,大學期間你已多元藝術創作才華洋溢了,對於這個五線譜都看不懂的我,卻不知道班上已出現了位閃閃發光的星星鑽石。祝福性情中人的你,繼續從事你的最愛,能夠快快樂樂地向前行。

 民歌有戀 愛戀相惜50年 黃碧霞

  提起興立,思緒總會立刻拉回到50年前的母校校園,一個酷愛唱歌的大學男孩抱著吉他,趁著在課間活動的短短時間裡,熱情的教著班上同學們唱他作詞作曲的《我在小河邊》。這首〝小歌〞詞曲簡單樸素,一學即會!孰知此時,興立已悄然開啟了校園民歌之先河。畢業之後,殊途人生,偶而憶往,仍不覺輕聲唱起這首〝班歌〞,成為大家共同的回憶與思念。

  基於對音樂的天賦與熱情,擁有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的興立,仍始終浸淫與忘情於民歌詞曲的創作及發表,流露豐富敏銳的情感覺知與才華,一直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是何等幸福的人生啊!我們又何其有幸與興立同窗,能夠優先分享到他的新作與喜悅。

  懷念民歌風起雲湧、台灣經濟起飛、充滿陽光希望的美好年代,如今我班同學已然來到黃昏之年,同為民歌的愛好者,期盼能如興立所願:民歌之風華再現、創作不輟、傳唱不絕!持續為社會增添幾分清新、精彩和歡愉!

民間外交大使,在美發光發熱 曾秀貞

  台灣校園民歌在七十年代興起,初期投入民歌創作者幾希,大學同學興立兄是此時期的靈魂人物,已有一些作品問世,可說是民歌的先驅、推手。其著名作品「盼」(詞:我把想你的心,託給飄過的雲,願我讚美的風,帶來喜悅的信),歌詞清新雅致,曲調優美婉約,容易上口,所以在校園及校外社團的文康活動上廣為傳唱。其後續創作的一些作品,亦為不少民歌歌手翻唱,帶動民歌的風潮。

  興立兄大學就讀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社會學系,有幸與他同班,在學期間即展現對音樂的愛好,印象中時常聽到他哼哼唱唱,是學校合唱團團長,也經常參加校外的音樂活動。對音樂的熱愛,可見一般。

  興立兄大學畢業後負笈美國求學,取得碩、博士學位後,在紐約多所大學擔任教職,公餘之暇,仍不忘在僑界推展中華文化藝術及音樂。在此期間,仍持續作詞譜曲,這些年來已陸續出版了四本專輯,第五輯也即將籌備完成(註:現已出版10輯),此專輯將以愛情為主題,取名「民歌有戀」,有十首歌曲,粉絲們已引頸期待,在此也預祝專輯的出版順利成功!

心中有愛 高聲吟唱 鄧秀芳

  憶當年,校園中不時看到興立踏著輕快腳步,哼著歌迎面而來,愉悅之情溢於言表,青春有活力!赴美留學得到教育博士學位,作育英才,春風化雨之餘,更發揮音樂天賦喜好,創作不斷,製作出無數旋律優美、歌詞清新的校園民歌!是對音樂有何其深的熱情,才能做如此美好的連結!

  70年代初流行西洋歌曲,興立抱著創作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歌之理想,開始其跨越半世記校園民歌的創作及推廣,直至今日未曾稍歇,至情至性感人甚深!

  興立即將出版的「民歌有戀」,感情細膩浪漫,樂音悠揚動聽!請打開感官細細欣賞,慢慢品嘗聆聽,發現所有的美好!

《總編輯的話》本書展示了一個特有的窩心,就是周教授的大學同們,為本書所寫的十一篇序文,這應該是古令中外單本書有多人作序的世界紀錄。從這個 <學而篇 – 走過花甲之序) 多篇好友的心聲,可以看到周教授感性的一面 以及他的作品無論是意境、曲風及創作精神,老早就已經是大家的精神糧食,青春的活泉!(楊清惠教授)

1974.06.01台北母校校園
2018.02.2台灣台北
2018.10.10台灣台北
2019.08.27台灣嘉義
2020.11.21台灣高雄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