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函 / 台南報導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象徵冬季正式到來。國人向來重視「立冬進補」,但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大家,進補不等於大魚大肉或濃湯補品,只要掌握聰明選擇與健康烹調原則,也能讓身體暖起來、精神更飽滿,補得對才是真正的「補」。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飲食多偏油重口味,若進補過度或選錯方式,反而容易增加身體負擔。
營養師建議,立冬進補應以「食材原味」與「營養均衡」為原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的健康三要訣,選擇新鮮天然食材並兼顧六大類營養攝取。每餐可選擇約八分碗的糙米、地瓜或燕麥等全穀類,取代精緻白飯以增加膳食纖維;搭配一掌心份量的低脂雞肉、魚或豆製品補充優質蛋白質。蔬菜建議多挑深綠色葉菜,如菠菜、青江菜等,每餐至少半碗;飯後再來一個拳頭大的當季水果,如橘子、蘋果或蓮霧。這樣的搭配能讓身體獲得所需能量,卻不會造成負擔。
冬季湯品雖受歡迎,但若湯頭太鹹或油膩,反而會讓身體吃不消。營養師提醒,可自行熬製蔬菜、菇類或昆布高湯,利用天然食材的鮮甜取代鹽分與調味料;火鍋湯底則建議選擇清湯或蕃茄湯,避免頻繁飲用麻辣鍋或酒香藥膳湯,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民眾,在進補時更需留意食物中的鈉離子、普林與脂肪含量。最好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依個人健康狀況選擇適當的補法,讓進補既安心又健康。此外,天冷時許多人容易減少活動量,但適度運動反而能幫助身體產熱,因此建議每天進行約三十分鐘的快走或伸展運動,以維持健康體態。
立冬不只是節氣轉換,更是提醒我們為身體「充電」的時刻。唯有適度、均衡與個人化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才能打造健康好體質。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持續推動「我的餐盤」健康飲食理念,鼓勵市民在冬日裡吃得聰明、動得輕鬆,讓每一口補進的不只是溫度,更是滿滿的健康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