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綜合報導
泉州文藝界近日掀起一場「頭腦風暴」。為積極響應福建省文聯在全省文藝界開展「『閩派』文藝高品質發展大家談」的號召,泉州市文聯迅速行動,精心組織各縣(市、區)文聯及市直各文藝家協會展開系列研討。活動以「線上+線下」方式同步推進,結合各地實際和藝術門類特色,廣泛匯聚智慧與力量,共同探尋「閩派」文藝的高品質發展路徑。
在交流中,各界代表紛紛提出富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議。德化縣文聯副主席鄭那君指出,德化瓷素有「中國白」美譽,是傳統工藝的瑰寶,更能成為書畫藝術的全新時代。他建議深耕「閩派瓷書」「閩派瓷畫」等新項目,把德化確立為「閩派」陶瓷文藝的重要支點,透過「瓷、書、畫、融」的多維創新,既夯實傳統,又拓展當代藝術表達,並以兩岸陶瓷文化交流為契機,推動「閩派」文藝走向世界。
泉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豐澤區作家協會主席姚雅麗提出,應聚焦泉州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非遺、世遺、名人故居及民俗文化村等,結合專家學術引領和政府專項資金扶助,開展高品質專題創作與出版宣傳,力爭推出具有泉州辨識度的大作品,打響泉州文化品牌。
晉江市作家協會理事楊文書則強調,應深入挖掘閩南語故事和語言特色,廣泛發動民間力量創作「閩派」題材作品,並透過官方平台推廣,以增強作品的接地氣和共鳴感。泉港區攝影家協會會長施惠清建議,系統整合本地攝影資源,構建「全域影像素材庫」,打造攝影品牌,逐步形成賽事與產業鏈聯動的格局,同時注重攝影人才的梯隊培育,全面激活本地創作生態。
石獅市國際標準舞協會會長吳海蓉則從舞蹈角度切入,提出以國標舞為載體,從場景、服裝、音樂等方面融合創新,推動「閩派」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傳播。泉州市文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場實踐的動員。未來將繼續推動各領域文藝家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讓「閩派」文藝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在融合中展現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