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旺/台中報導
為了趕在市議會15日臨時會專案報告前完工,台中市建設局近期在沙鹿靜宜商圈北勢東路施作「路平計畫」並劃設綠色標線型人行道。然而工程完成後,卻引來民眾強烈質疑。設計圖規劃0.9至1.2公尺寬的人行空間,實際現場卻因路障未清、外推未做,多數路段僅剩40至25公分,與圖面相差一半以上,逼推輪椅上馬路。
從台中市政府設計圖說明,人行道應設置在0.9公尺至1.2公尺之間,若遇到電桿、號誌桿或消防栓等障礙物,應「外推」補足寬度,確保最小淨寬 90 公分。然而實地完工狀況卻是:遇到店家空心磚、電桿等路障直接「閃開」,也沒有外推。測量下來,絕大多數路段綠線寬度僅40~50公分,最窄甚至僅25公分。
民眾痛批,設計圖是人行道,現場卻不到一個肩寬,根本無法兩人擦身通行。輪椅、嬰兒車更是不可能走,只能和車爭道。
靜宜商圈以英才路為中心點的北勢東路800公尺範圍是學生最大生活圈,入夜機車停放需求龐大。市府規劃一邊停車、一邊人行道,試圖兩全其美。然而完工僅十天,卻從「路口紅白標線90度烏龍」延燒到「人行道縮水」再掀爭議。
有人認為至少有了行人專區。也有人建議要增設附近停車埸。但更多聲音質疑這是「急救章」做做樣子,根本是紙上談兵,未經實地模擬。
民眾質疑承辦單位螺絲鬆了嗎?若設計圖與實際落差如此嚴重,恐怕不只是工程瑕疵,而是規劃單位缺乏監督。圖面規劃即便路障外堆也要90公分,現場卻只剩40-25公分,還敢稱人本交通?這不是畫虎不成反成犬嗎?
建設局表示,沙鹿靜宜商圈北勢東路,北中東街至東英路56巷規畫標線型人行道範圍,設計階段調查有違規建築延伸物、占用道路設置斜坡道等涉違章建築及道路障礙物,已向住戶或商家勸導,部分已配合自行拆除,餘由查報業務單位沙鹿區公所依規查報,續依「台中市違章建築執行原則」及「台中市道路障礙執行原則」等相關規定查處,並限期行為人拆除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