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向北 / 綜合報導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在羈押年餘後獲7000萬元交保,但因被檢方認為涉嫌接觸證人等理由向法院抗告成功,台北地方法院15日再開羈押庭,經檢、辯激辯2小時,合議庭晚間6時30分宣判,柯文哲、應曉薇維持原交保金額交保。
台北地檢針對8日法院裁定柯文哲和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具保停押,提起抗告,理由包括還有重要證人未調查完畢,以及柯文哲交保後曾向共同被告李文宗喊話,並且和證人有所接觸,仍舊有羈押必要。檢方在抗告成功後,台北地院15日再開羈押庭審理。
15日的庭訊中,檢察官主張,依起訴書證據清單,所有證人及同案被告均應禁止接觸,時間僅到10月30日;柯文哲委任律師表示,證據清單上證人多達2、300人,若全面禁止接觸,恐違反比例原則,也不利於後續庭審進度。
柯文哲在庭訊中氣憤指出,證據清單上的證人數量龐大,「聽說有好幾百人」,更批評檢察官「用這種手段很惡劣!」他表示,今天不管做什麼,都可能成為司法案例,要求檢方:「你就開清單給台灣人民看看!
柯文哲在庭訊時也抱怨7000萬元交保金太高,以年利率3%計算,1年要210萬元,也就是每個月17萬5000元,他和妻子陳佩琪的月退俸加起來還不到3分之2,希望能調降具保金額。
柯也告訴法官,每次想到他收押期間父親過世就很難過,並說:「我希望我將來是台灣曼德拉,而不是伍子胥」。
台北地院在15日上午10時再開羈押庭,庭訊2個小時後結束,但一直等到晚間6時30分才宣判,柯文哲、應曉薇維持原交保金額交保。
柯文哲涉京華城案、政治獻金案,從2024年9月2日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期間恢復自由身約一週,2025年1月2日柯文哲再度遭羈押禁見,直到9月8日以7千萬元交保,但台北地檢署認為其涉嫌接觸證人等理由,9日傍晚正式提出抗告,高等法院12日裁定撤銷交保裁定,北院15日再開羈押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