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專欄:房市鬆動,地價不一定跟著跌

0
621
房市鬆動,地價不一定跟著跌。

 近來房市傳出一些不安訊號,建商資金鏈吃緊、貸款壓縮,甚至有建案因資金斷流而被迫停工。市場立刻出現疑問「房價下滑,會不會把土地價格也一起拖下去?」讓許多地主開始緊張。

  事實上,房價與地價雖然綁在同一筆交易裡,但影響因素並不完全相同。房價主要受到購屋需求、貸款利率、人口結構與景氣循環牽動;而地價的核心價值,則取決於區位稀缺性、容積率政策以及未來開發潛力。換句話說,房市若因景氣不佳或買氣退潮而鬆動,最先被修正的往往是建物價值,特別是新屋溢價或老屋折舊,而非土地本身。

  短期來看,地價反應通常比較慢。地主多半「抗跌」,寧可不賣也不願意便宜出脫,導致市場呈現「量縮價撐」。因此,房價下修時,土地價格可能只會凍漲,未必立刻跟著跌。真正會讓地價回檔的情況,是建商長期不進場,標售流標增多,市場缺乏承接力道,才會慢慢反映在地價走勢。

  歷史上也有前例。2008 年金融海嘯時,全台房價明顯回檔,但許多精華地段的地價僅是交易停滯,並沒有全面重挫。反過來說,如果政策釋出重大利多,例如捷運新線、產業園區、重大建設進駐,即便房市疲軟,地價仍有可能逆勢走揚。

  綜合來看,房市鬆動不代表地價必跌。短期內,兩者連動性不大;長期而言,如果高利率、少子化、政策打炒房等因素持續發酵,建商拿地意願下降,地價才會真正被波及。對地主而言,目前或許不需要過度恐慌,但也該意識到,土地價值不再是永遠只漲不跌。(作者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