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英傑 / 台南報導
中華電信臺南營運處23日攜手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於臺南頂山國小舉辦「AI科技復育生態教育中心」啟用儀式。中華電信以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技術為核心,導入創新數位應用,打造兼具教育與保育功能的智慧場域,展現企業以科技實踐ESG永續的決心與行動。
「AI科技復育生態教育中心」導入中華電信自主研發的「AIoT智慧監測系統」,整合AI影像辨識、鳥聲辨識、水情監控、電子圍籬及路徑追蹤等多項功能,實現全方位的生態守護。系統可即時辨識多種鳥類,並透過生物音智慧辨識與標記系統(SILIC)分析錄音檔,判讀鳥的種類與數量,解讀大自然的聲音,補足影像辨識的不足,提升觀察精準度;同時藉由即時監測水質與水位,確保濕地維持適合黑面琵鷺棲息的環境。若偵測到人或貓犬入侵,電子圍籬將自動警示,維護復育區安全。此外,路徑追蹤功能可協助研究單位掌握黑面琵鷺活動與遷徙軌跡。中華電信將AI科技轉化為生態教育工具,結合互動導覽與課程,讓學生與社區民眾體驗「科技與自然共生」的價值。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黃志雄表示,中華電信長期以「科技向善」為使命,積極運用AIoT技術投入環境監測、災防應用與教育創新。此次啟用「AI科技復育生態教育中心」,不僅展現AI科技守護自然的可能性,也象徵企業落實ESG永續承諾的具體行動。未來,中華電信將持續運用科技力量,串聯地方社區、環保團體與學校,打造兼具環境保育與教育創新的永續典範。
中華電信臺南營運處蔡旻宏總經理指出,此次與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頂山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正是以科技為善,實踐永續前行理念的具體行動(Tech for Good, Run for sustainability)。中華電信將持續推動「AI智慧生態」應用,結合科技力量與在地教育,深化地方生態學習,讓科技成為守護自然與啟發學習的新力量。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秘書長戴子堯表示,感謝中華電信將先進的AIoT技術導入黑面琵鷺生態教育現場,讓生態監測更即時、更精準,也讓保育教育更具互動與深度。透過AI影像與聲音辨識系統,不僅能掌握黑面琵鷺棲息與活動情況,更讓社區民眾與學童體驗「科技與自然共生」的價值。他強調,善用科技於自然生態,將為生態教育開啟全新篇章。
中華電信持續以ESG為企業核心,推動AIoT與5G等智慧應用融入教育、環保與社會關懷。未來將拓展至多樣物種的保育行動,串聯地方社區與環保團體,共同以科技守護台灣生態,實踐「科技助力,永續共榮」的企業願景,開創智慧生態永續發展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