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陶,到了高溫最關鍵的時刻,誰會傻得打開窯門?火焰噴湧、熱浪逼人,明明只要關著,靜靜等它燒完,就能安全收工。但在建陽燒盞的世界裡,最精彩的,恰恰發生在打開那一刻。
福建建陽,是宋代黑釉茶盞的故鄉。那些深黑中閃著銀光、藍光,像宇宙星辰的曜變、油滴、兔毫盞,都是這裡燒出來的傳奇。但誰都知道,這些不是穩穩燒出來的,是賭出來的。
高溫下為什麼開窯門?不是會爆裂嗎?他們追求的是特殊窯變。因為冷空氣一衝進去,火焰會瞬間暴衝,像龍捲風一樣捲動整個窯膛,把燃燒還沒完成的木柴、炭氣,全都點燃。這時,火焰一邊把鐵釉燒紅了,一邊又突然缺氧,把釉裡的鐵變成另一種樣子。這就是匠人要的,把精彩熔融的釉面上,讓火和鐵完成最後的較量。
很多人會問「打開窯門,不是會進氧氣嗎?那就不是還原了?」是的,剛開始是氧氣進來,但因為火燒得太快,氧氣一下子就燒完了,反而變成了缺氧的狀態,這時候,才是真正的還原環境,釉色也在這瞬間產生變化。
這就像人生,有時候你明知道做某件事會引發風暴,但如果不做,精彩也不會發生。你可以選擇穩穩地燒完,但那只是黑釉;只有在風暴裡,才有可能出現曜變。
當然,也有人選擇在 1100 度開窯門,但釉面只是稍微變化,留下質樸及粗獷的痕跡;相對堅持燒到1250- 1300度,釉面像玻璃一樣流淌,再去搏那最後的還原奇蹟可能就是奇蹟。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選擇你敢不敢的勇氣。建陽建盞匠人,不是每次都成功,他們一次次站在火口前,賭的就是這段不確定的瞬間。
生活何嘗不也是如此?有時候,你不得不在烈火中打開人生的那扇門,不知道迎來的是更大的風暴,還是轉機。但你不打開,就什麼都沒有。(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也是陶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