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全民燒盞」陷入低端競爭的福建陽建盞產業,近年經歷市場寒冬後悄悄蛻變。2024年金磚國家高峰會上,建陽品牌「上璽國瓷」的建盞作品再度被選為國禮,引發業界的關注。
以建陽年產值收縮下的結構性變化,2024年建盞產業年產值約20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顛峰時的50億元顯著衰退,但高端品牌逆勢成長,如上璽國瓷憑藉國禮身分,單品價格突破萬元,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加30%。建盞從業人口方面,從1.2萬人縮減至約8000人,部分家庭工作坊退出市場,技術工人向規模化企業集中,例如1600多家註冊企業中,僅7家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此外,經紀公司數量減少,但出現共享直播間、聯營供應鏈等新型合作模式。
建盞市埸滑落,但建陽區政府積極出手挽救,提出了三大策略應對。提出了標準化「清淤」。福建省黑瓷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去年落地建陽,明確規範胎土、釉料、燒製工藝標準,取締粗製濫造工作坊。據了解,一年時間關停300餘家無證工作室。此外,政府帶頭成立建盞電商產業黨支部,整合零散產能。例如,讓返鄉優秀青年透過共享直播間,將傳統龍窯柴燒盞銷往東南亞。
除了金磚國禮,建陽區政府組織企業參與景德鎮陶瓷博覽會、巴黎手工藝展,並推動建盞與茶道文化輸出而受國際的肯定,也可提升了建盞工藝和設計。
瘋建盞年代,從養豬戶也燒盞到匠人回歸,以及路邊攤100元3個盞的時代結束了。這是對削價競爭環境下帶來慘痛經驗後的一種峰迴路轉,絕好調。建盞知名品牌上璽國瓷聯合旗下宋小蠻、佶稀堂、貴稀堂之創辦人陳明鑫就說,建盞產業的退燒實為良性洗牌。當投機客離場,留下的才是文化底蘊與創新力兼具的優質品牌。正如建盞人說的「老祖宗的技藝,終究要靠耐心燒出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也是陶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