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亭妃爭取電力增設與西市場歷史廊道的重現 市府:預計9月份辦理工程發包

0
141
立法委員陳亭妃爭取電力增設與西市場歷史廊道的重現。

記者邵英傑 / 台南報導

 台南西市場重新開幕後吸引大批遊客造訪,成為新的觀光焦點。不過,這座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古蹟市場,仍需不斷維護與改善。立法委員陳亭妃8日偕同台南市議員陳怡珍、經濟部商業署副署長陳秘順、台南市財稅局張李建賢、經發局局長張婷媛,以及台電台南區電務副處長徐立基,再度回到西市場,針對店家反映的問題協助提出解方。南市經發局表示,臺南市政府為加速縫合西門商場與西市場兩側景觀,活絡商圈發展,於114年辦理「西門商場環境再造計畫第2期統包工程」,然受地方一般性補助款遭刪減之影響,巿府為撙節公帑,控管預算,延後工程發包,惟至8月底立法院會三讀通過中央政府追加預算恢復一般性補助款後,經巿府財政稅務局積極爭取,已獲准1750萬元預算解控,預計9月份辦理工程發包。

 立法委員陳亭妃指出,有關西市場建設再升級,8日會勘重點包含兩項:其一,因應市場用電需求,台電將協助增設電力設備,以提升整體電力安全與營運環境;其二,西市場在1933年設置布莊,時稱「淺草商場」,因此如何重現歷史是重要的市政課題。陳亭妃指出,必須利用周邊空間,建構成歷史廊道,晚上則化身歷史光廊,並連接正興街擴張西市場動線,同時營造更完善寬廣的消費環境。

 陳亭妃表示,建築物如同人一樣會隨時代老化,需要持續修繕與升級。她特別強調,西市場不僅是台南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更承載許多在地民眾與遊客的共同回憶,因此必須讓西市場以最佳狀態迎接每一位訪客。

 她同時呼籲,政府有責任積極維護歷史文化,如此才能讓西市場長久屹立,繼續成為台南文化與經濟的重要象徵。

 巿府財政稅務局表示,未來工程規劃將整合商場內原有照明、管線、消防指示燈,及增設監視系統等,另就破損地坪重新鋪設,以改善公共區域環境,另規劃於東側廊道設置歷史脈絡展示空間,及於外廓店入口半戶外廣場增設雨遮設施,期盼透過工程改善商場基礎設施與營運條件,重塑空間風貌,使西門商場重拾商機、活化街區,成為結合歷史文化、觀光休閒與在地經濟的新型態商場場域重塑在地商業活力並帶動周邊街區共榮發展。

台南西市場重新開幕後因光線及廊道動線問題困擾店家,市府表示預計9月份辦理工程發包改善。
台南西市場重新開幕後因光線及廊道動線問題困擾店家,市府表示預計9月份辦理工程發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