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邵英傑 / 綜合報導
行政院長卓榮泰4日出席「114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時表示,政府當前重要課題是善用有限資源,持續推動國家發展,除了集中國家預算之外,也盼藉由鬆綁法規、提升服務量能、開發案源等策略,吸引民間參與公共投資,投入福國利民的重大建設。截至今(2025)年5月底止,民間參與投資簽約金額已突破1,173億元,顯示公私協力成效良好,共同為臺灣奠定堅實基礎。
卓院長指出,面對美國新關稅政策,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與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政務委員,率團積極談判中,期盼在維持臺美盟友關係及全球關鍵地位下,為我國爭取最佳利益,保護國內產業發展。於此同時,如何善用國家有限資源,投入關鍵產業建設,也是政府當前的重要課題。
卓院長指出,「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提案平臺」,讓國內外資金掌握投資選項,帶動資金回流投入國家建設。截至今年5月底止,民間參與投資簽約金額已突破1,173億元,顯示成效良好。未來政府仍將持續邁向更長遠目標,期盼透過民間參與公共投資,引進創新的多元化方案,解決國內各項挑戰,同時為歡迎民間業者投入,政府將全面提升政府服務量能,降低行政成本、加速審查效率。各部會也同步鬆綁法規,如交通部、經濟部已分別透過函釋,將電動車充電樁、儲能、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等項目列入策略性產業。
卓院長強調,政府盼透過公私協力,逐一落實福國利民的重大建設。未來具有規模效益、穩定收益、無匯兌風險的案源,均可開放民間投資,例如再生水廠及海水淡化廠。而今日招商大會釋出的105件案源,總投資金額達2,364億元,其中包括桃園市及臺南市巨蛋園區BOT案、臺南市虎頭埤纜車BOT案及高雄市廢棄物資源化設施BOT案等多件百億元級案件,也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