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C
Taiwan

雲林縣政府攜手縣農會深化食農教育 邀校長主任親訪華南 打造校園「金牌食力」

記者邵英傑 / 綜合報導

 為深化校園食農教育,將「從產地到餐桌」的理念扎根於教育現場,雲林縣政府輔導雲林縣農會於17日在古坑鄉華南社區舉辦「114年旅讀華南·金牌食力食農教育活動」。活動邀請縣內約25位國中、小學校長及主任親身走訪華南社區,體驗結合在地產業與社區能量的食農課程,期盼藉由標竿學習,激發各校發展具地方特色的教學方案,全面提升雲林的校園「食力」。
 本次活動以深度體驗為核心,參加的人員首先在華南國小賴雅芬主任的帶領下,走訪由社區與學校共同營造的「華南28號自然公園」,分享偏鄉小校如何與社區攜手,打造「教育入村、農村有學」的創新模式。華南社區是展現教育與地方共榮的最佳典範,其與華南國小長期合作,發展出「華南共生米」等課程,帶領學童親自下田,並將生態保育融入教學。午間享用由「阿嬤ㄟ灶腳」烹調具社區特色的「華南人生七味餐」,感受最道地的風土滋味,傳遞以食連結土地與文化的理念。下午,活動更安排了在地青農余柏成帶領的「手搓愛玉」體驗,以及華南社區專案督導賴雅玫分享的「金牌農村」地方創生歷程,完整呈現食農教育如何與產業價值、社區發展緊密結合。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縣府的政策核心在於強化教育與在地農業的連結,鼓勵學校與青農合作,並依循「地產地消、永續農業」等方針,讓孩子們從小認識家鄉的農業特色。副縣長強調:「華南社區就是一個活的教科書,證明了學校能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核心。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各校校長、主任得到啟發,回到校園後能發展出屬於自己學校的『金牌食力』課程,讓整個雲林縣都成為孩子的食農教育教室。」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未來將持續攜手農會、社區與學校推動食農教育,鼓勵各校發掘在地DNA,將產地知識、飲食文化與健康生活融入課程,讓學生從飲食中認識農業、尊重自然、關心永續,也讓教育成為農村活化的重要力量,共同為下一代建立深刻的土地認同感與永續的飲食價值觀。

雲林縣25位國中、小學校長及主任體驗結合在地產業與社區能量的食農課程。(縣府提供)

衍伸閱讀

最新新聞